一个常见的问题是,目的和任务容易混淆。不过这也正常,由于有三个定义,数目有点多。大家对事物的认知基本上就是二元的,譬如“对-错”“好-坏”“美-丑”“想-做”等等,老D猜想,人类最熟知的事物莫过于人类自己,大家的身体看着就是个总体对称的物体,左手右手、白山网站制作左耳朵右耳朵,所以大家对于两个东西是最熟知的,一旦超越了这个就稍微有点很难理解了,如何区别呢?非常简单好-坏为什么是白山网站制作要紧标志呢这个事要如何做?
假如不可以立即做那就是任务,假如可以立即做那就是行为。一般情况下,目的和任务是可以互相转化的,这一层次的目的可能就是上一个层次的任务,是否有点很难理解?
譬如“订票”是春节回家这个目的的任务,但却是12306注册登录、搜索车票、预定、支付任务的目的。
先讲个故事,小鹏是个销售人员,下午出去拜访顾客,完事后发现已经六点多了,很饿,小鹏想回家自己做饭吃,但实在是太饿了,回家又要做好久的地铁,还不如就在附近找家小食肆吃了呢,于是环顾四周,发现马路对面左前方200米有个麦当劳,于是就穿过马路,沿着道路走了过去,白山网站制作到了麦当劳要了一份套餐,风卷残云的吃完了。
问题来了,这个故事里面:
什么是目的?
小鹏饿了,想把自己填饱,这就是目的;
什么是任务?
回家自己做是一种任务,到附近的地方吃也是一种任务,任务比较抽象,达成同一个目的可能有不少不一样的任务,它是借助商品达成这个目的的具体步骤,多个步骤合起来就达成了目的,譬如去楼下食肆-点菜-吃-结账-走人等五个任务。
什么是行为?
穿过马路,白山网站制作走到麦当劳,推门进来,排队,点菜,等候,就餐,这类就是行为,行为是每一个任务的具体动作,譬如吃的时候你用筷子还是刀叉,坐在靠走廊还是靠窗,行为体现出了用户的操作习惯和对这个事件的认知水平。 就是可以看到的用户的具体操作,专业点的叫“用例”,目前先这么叫做“行为”吧。这三个对于做客户体验和交互设计来讲至关要紧,决定了后边的交互工作是不是有效,是方向性的。
目前名字好-坏为什么是白山网站制作要紧标志呢